您的位置 : 大王文学网 > 小说库 > 悬疑 > 守陵人

更新时间:2019-10-14 10:42:12

守陵人 已完结

守陵人

来源:幻想书院作者:子初成分类:悬疑主角:南子渝云可欣

甜宠新书《守陵人》是子初成最新写的一本悬疑灵异类小说,主角南子渝云可欣,书中主要讲述了:2030年陕西咸阳境内的乾县北部六公里的梁山发生了5.6级地震,使得梁山上的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经过国务院批准,决定由胡宇博士率领的长陵汉丰国际学院考古队同Amber(安伯博士)率领的英国皇家国际考古队奔赴梁山对乾陵进行保护式发掘,与此同时民间盗墓团伙忠孝堂也盯上......展开

精彩章节试读:

这个述圣记碑是由武则天撰文,中宗李显楷书,主要内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碑文大约是8000字,虽然在那个陕西的乾陵之中的那个述圣记碑的碑文数字完整的呈现在那里,但是由于有千年岁月的冲刷,碑文早就模糊不清楚了,再加上古汉语的晦涩,八千字的述圣记碑碑文,至今大约也只是弄清楚一千多字了。

当然这个述圣记碑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在《全唐文》一书中就有过收录,不过历史总是无情的,在唐末之后随即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所以唐朝的一系列的史书也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从而没有遗传下来。

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节度使温韬在出任耀州节度使一职时,时任七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作案,关中地区大小唐皇墓陵无一幸免,被其趁战乱之际,其率领手下毁陵盗掘。给中国帝王陵带来的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其私藏,流落外市,甚至损毁。

所以至今历史遗留对于那个详细的述圣记碑的碑文记载并不多,只是在史书上知道是歌颂唐高宗的,基本上没有人阅读过全文。

而南子渝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半卷那个述圣记碑的碑文,至少有四五千左右,比当今记载的多出去了几倍。

“看来有必要学习一下唐文了。”那个南子渝摸了摸自己手中的半卷述圣记碑碑文自言自语说道,对于乾陵他也是很想了解。毕竟作为华夏的三大陵之一,是所有皇陵之中唯一一了可能有条件开采的,所以对于他们这些风水师来说就是头等大事。

并且那个南子渝最近也是意外得到了这本述圣记碑残卷后每天都做着同样的梦,所以这个南子渝很想知道那个乾陵朱雀门的城垣背后究竟拥有着什么,究竟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不过此时的南子渝心中还是有一个疑问,这个半卷述圣记碑的碑文残卷怎么可能在山东德州发现了呢!

这述圣记碑的碑文是墓志铭,但是这个不是陪葬品,书写过来应该是让后人查阅史记的,而一般皇朝的史书都是放在帝都之中的。

而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为都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

通俗地讲,唐朝初期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西安为政治中心,洛阳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将政治中心也迁都洛阳。

这个述圣记碑是歌颂唐高宗的,是武则天撰写和那个唐中宗楷书的,而这个时期唐朝的都城在那个洛阳,按照理论来说述圣记碑的史书应该是在东都的,然而怎么可能在山东德州发现呢!两地相距可是有近千里之遥的,所以对于这个述圣记碑残卷出现的地方那个南子渝很是费解。

就算唐末五代十国混乱,李唐皇朝遗产被洗劫一空,但是这个述圣记碑是歌颂前朝的玩意,谁会留意谁会要呢?所以南子渝对这个是充斥着疑问的。

“山东德州城外乱葬岗,德州在唐朝是什么地方啊!”那个南子渝不由的查阅着自己对于大唐了解的一些资料思索着,这个德州在唐代分属河北道德州、贝州、棣州、齐州,貌似并不出名的样子。

不过考虑问题不能这样考虑,毕竟述圣记碑出现在德州城外的乱葬岗之中,肯定是有人克死在德州城了,应该是考虑一下唐代谁死在德州了。不过光考虑唐代恐怕问题行不通,因为虽然这样想没有人洗劫这些没用的史记,但是也不能排除真正的没有,所以可以考虑一下唐末的遗失,那就可能是五代十国时期被人给顺过去了。

那个南子渝这样一想瞬间一个人的设定便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了,那就是盗圣温韬了。

温韬,后更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温韬祖籍京北华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耀县,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区。

有一个传说,温韬生下来时刚好有匪星殒落在昭陵所在地区的嵯峨山,迷信者遂传将给唐皇陵带来一场灾难的人物出世了。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温韬趁战乱,在其任期内盗掘开的。温韬盗掘唐皇陵是有案可稽的,不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有明确记载。

这个温韬整个人没有任何其他的嗜好,唯独就是盗墓,最著名的皇陵就是唐太宗的昭陵也是毁在他的手中,在《新五代史》中对温韬盗掘昭陵是有过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并且他对唐十八陵基本上问候了一个遍,唯乾陵风雨不发。

其实温韬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他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民国时期的孙殿英和他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

首先温韬盗陵没有什么用于军费的理由,像后期一些带着军队盗墓的都是为了充公军费,然而那个温韬却不是,对于盗墓很大的一部分是他出于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猎奇心里。

其二,这个温韬所盗陵寝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在他任节度使的七年时间内,唐朝诸帝的18个陵寝竟然被他一一光顾。

再者温韬这个人胆大包天却又惧怕鬼神。这一条是这个人最有趣的地方。温韬盗陵时一般都率领众兵,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在当时,偷坟掘墓是不赦的大罪,虽然五代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堪,但在老百姓心中却是难以原谅的。可见,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盗墓,并将所盗物品编成名册公诸于世,其胆量之大为令天下所有盗墓者之楷模。

而正是这一切缘故那个温韬被盗墓界被封为盗圣,古之圣贤圣者有好多,然而这个温韬却是唯一的一个盗圣。

不过像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毕竟盗墓这种东西一般都是有损阴德的事情,不是不报一般都是时候未到。

在《新五代史》中对温韬之死也是有过记载,原文是这样的“其后朱友谦叛梁,取同州,晋王以兵援友谦而趋华原,韬惧,求徙佗镇,遂徙忠武。庄宗灭梁,韬自许来朝,因伶人景进纳赂刘皇后,皇后为言之,庄宗待韬甚厚,赐姓名曰李绍冲。郭崇韬曰:“此劫陵贼尔,罪不可赦!”庄宗曰:“已宥之矣,不可失信。”遽遣还镇。明宗入洛,与段凝俱收下狱,已而赦之,勒归田里。第二年,流于德州,赐死。”

这个大致的意思是他把盗来的金银财宝贿赂当朝权臣,活的也很潇洒。不过好景不长,当后唐明宗李嗣源上台之后,有大臣进谏:温韬既能盗唐朝皇陵,就不能盗我后唐皇陵,所以后唐明宗把温韬也就明正典刑了。

一般人死后要落叶归根啊,就是要回到出生地入土为安。然而温韬死在德州,离家几千里路,他手下把他运回去安葬是不可能了,在路上就得烂成什么都不知道了,而且就算运回去也怕仇家刨了他的坟,因为他刨了太多别人的坟了。

所以手下们一商量,得了,就近安葬了吧,就在德州城外找块地吧!可是当时封建社会土地那都是私人合法拥有的,不是你想埋个棺材就能埋的,你得付钱给地主,地主同意了才能让你埋,结果没有一个人同意温韬埋在自己的地里,因为温韬名声太臭,都不敢跟他沾边啊。

最后,没办法,埋在了乱葬岗,那就是贫民窟里的人死了用个席子裹了埋的地方,古代有钱人家才用棺材。温韬死前风光无限,靠死人财平步青云;死后没有墓碑,埋在乱葬岗,化为乌有。

不过那个时候温韬毕竟也有手下的,所以陪葬品应该是有一点的。不过那些陪葬品估计就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毕竟有价值的东西基本上被那个温韬手下给瓜分了,这也可能就是这本述圣记碑在温韬墓的原因,毕竟没有任何的价值了。

至于这个述圣记碑的残卷为什么在温韬的手中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那也就是说那个老板说的山东德州的乱葬岗就是温韬的墓了。那个南子渝不由的思索着说道,一切的思绪指向这本述圣记碑的碑文是出自温韬之手的。

“盗圣温韬为何收藏这述圣记碑碑文呢!莫非这个其中有个什么秘密?”南子渝不由的思索着,对于温韬这个人南子渝也是有所了解的,温韬不识字,也不懂文墨,搞笑的是,在盗掘昭陵的时候,不通文墨的温韬在把一批书画作品带出陵后,看上的却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

那么这样的话,问题来了,那个温韬每次盗墓,基本上只取金银财宝,像这种典籍书画什么的全都置之不理的,为何独对这个述圣记碑碑文这么的感兴趣。

那个南子渝猜测这个述圣记碑残卷应该是跟那个温韬随身携带的,不然的话这个温韬一声转任多地,最后死在的是德州,如果不是随身携带的话,绝对不会被手下拿来给他当做陪葬品的。

很显然这个温韬十分看重这个述圣记碑的残卷,然而大字不识一个温韬,如此看重这个述圣记碑残卷里面绝对藏着一个秘密。

那个南子渝不断的翻着自己手中的这本古书,整个人陷入了沉思了,古书的文字他一窍不通,不过隐隐约约觉得其中有隐喻,只是不知如何说起。

“砰砰......”就在那个南子渝卧在床沿思索那本述圣记碑残卷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了。

小说《守陵人》 第三章:盗圣温韬 试读结束。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